150196_174007512616616_100000221049551_612965_7197724_n.jpg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 指導老師:廖冠智 博士
  • 研究生:吳昕縈、古詩旋、呂博瑋


研究方法

    本研究第二次實驗方式大致上如同第一次受測方式,而不同地方在整個受測過程都是採用面對面受測,沒有在使用MSN受測工具,第二個不同處再於分析方式,除了詞頻表、 subject-w-form、 KJ法與Semantic map之外,還增加了畫面座標圖以及Tag cloud兩種分析方式, 進一步了解受測者對詩詞圖像分布狀況及語意產生的落差分析。

【受測對象】

本研究受測對象為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大學部一年級17位學生,地點為教室,時間為上課前半小時進行受測。

【受測方式】

本研究受測方式是採用一對一受測模式,逐一觀看電腦影像來進行測驗,並在旁錄音及紀錄語意圖像座標位子。

【研究方法】

  1. subject-w-form:

受測時利用錄音的方式紀錄受測者的語意及語意產生的前後順序, 受測後透過subject-w-form的表格將受測結果匯整後填入在表格中,從subject-w-form的表格中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受測者產生的語意多寡、先後順序及關鍵詞的產生狀況。

  1. 詞頻表 :

根據subject-w-form表格中所出現的語詞加以分類整理,分類方式將相同語意統整,以觀察出關鍵字產生的數量狀況。

  1. KJ法與Semantic map :

先利用KJ法進行分析,利用所整理的語意一一寫在紙卡上進行分類,將相同的語詞分類在一起,再將分類數個Node後,以圓圈大小及顏色代表的方式來觀察出語意與圖像關聯性的強度,但是無法從中了解語意先後順序的分佈狀況。

  1. 畫面座標圖:

在受測過程中,將受測者所產生語意的位置在圖像上做紀錄,有請受測者指出語意在畫面中的位置分佈,便可以觀察出語意在圖像位置分佈的情形及數量的多寡,並了解圖像的哪個部份較容易讓受測者產生聯想。

  1. 標籤雲 Tag cloud:

    Tag cloud是將受測後的語意以質和量的方式呈現,透過字體大小的視覺化方式來表現出關鍵字的比重狀況,產生的語意以字體大小來代表數量的多寡,位置則是按照語意產生的先後順序來進行排列。

 
 
   
     
Copyright (c) 2011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呂博瑋、吳昕縈、古詩旋 學生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