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創意設計與生活-課程成果展示

課程大綱

本課程旨在闡述創造力的意涵、功能與生活間關係,透過影片欣賞、DIY、觀察、聽演講等方式進行教學,分食、衣、住、行、育、樂等層面,說明創造力的影響力。同時研究培養創造力教育的方法,透過不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就在真實的生活裡。人類的創造慾望和動機,可能源自幼兒的天 生特質,不需要他人太多的引導,常不自覺著迷周圍的事物與環境,以天馬行空的方式來解決困惱的問題。生活中透過「想像」對未知事物建構出能掌握的概念,想 像可以跨越許多實際阻礙,先行預測可行的方法。本課程旨在以輕鬆愉快的氣氛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在真實生活中透過想像來激發創意,認識創造力的途徑與本質,以 及找尋實踐於生活中瘋狂卻也踏實的方案,期望能布局出生活中的新變化。

各週課程:

  1. 你好,初次見面:淺談創造力、生活中人事物、新願景。
  2. 我看這創造力:創造力與創意、涵義與特性。
  3. 閉上眼睛起飛:觀察體驗在美歐,分享國外有趣的生活事物。
  4. 創造力時空膠囊:看設計思考紀錄片、其他各項通識學習活動(如寶山講座、專題講座、TED或主題影展等)
  5. 解剖創造力:分享設計思考與創造力的交會處。
  6. 創意的眼線I:勾勒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空間創意- 知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情緒與感情。
  7. 創意的眼線II:勾勒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品創意- 知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情緒與感情。
  8. 我的生活發現體驗:期中主題挖掘/分享。
  9. 連結創意骨牌(Workshop1):從不相干到相干、從開始到結束- 激發與連結創意點,關聯的想像。
  10. 創意開枝散葉(Workshop2):坐上故事時光機,假使原來是這樣?描述情節的分支與演變。
  11. 創意All in One(Workshop3):瑞士刀、哆啦A夢的百寶袋、縮小燈與放大燈的組合?
  12. 數位驚喜箱(Workshop4):數位柯南、啟動相機掃描,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
  13. 創意塊堆疊(Workshop5):數位樂高、動動手指、疊疊LEGO,我的家事機器人。
  14. TP1- 未來物起源:一天,撿到哆啦A夢的百寶袋。
  15. TP2- 物品手則:物品推銷員,這是我的好物,可以怎麼樣……?
  16. TP3- 物品構圖化:數位工具的構圖實踐
  17. TP4- 我的生活我的未來物:數位發表與分享
  18. 學期末展示、討論與反思

 

教學成果

課程教學引導學生瞭解生活中各層面的創造力現象,學生得以從設計思考、維納斯計畫等紀錄片,得知創意定義、人類創造思考的特質、創造力生活應用、以 及創造力與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的變遷關係。另外,提供四次的工作坊型式,來探究創造力與媒體設計整合的應用方式,如連鎖反應的創意想像模式,想像的創意開 枝散葉、創意的All in one(包含簡化、複雜、仿生與復古)等型態、創意的數位科技整合應用。 期中為分組簡報,主題是「XXX文創商品分享」 , 自選一文創商品,商品不得為數位商品(如手機、平板等),可以是工商業商品、包裝設計、家具文物等,進行資料調查,包括商品的功能、特性、照片。 簡報約15-20分鐘。 主題可以是1. 選擇動機  2. 商品介紹  3. 可能的發展   4. 商品發展潛力。 可以依照組上需求,自行修改。

教學心得

課堂中舉行多次的小組討論與個人意見的分享激盪,個人觀點如從二支紀錄片、一電影等內容提出自己的思考與認同內容,引導學生勇於表達與陳述看 法,也學習尊重與聆聽他人的意見。小組討論則專注在學期中構想與執行、學期末成果討論階段,為能讓學生落實生活中的創意應用,課程主要成果除創造力等現象 瞭解外,以小組進行企劃案「促進世界美好工具組」活動為執行藍本,希望同學提出各種結合創造力方式,說明如下。
為了讓同學提早準備學期作業,我先將學期的作業方向提供給各位,課堂中我還會說明。 作業主題:「促進世界美好工具組設計」(一系列)作業型式:一組共同發想美好世界工具組的樣式與內容,一起完成一份企劃案檔案,但每位同學都要負責一件工具的發想。作業主題背景:我想要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趨向美好富足,促進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聯繫關係。有一天,假如我們撿到多啦ㄟ夢的百寶袋,從百寶袋中,我們發現一系列的工具組,可以用來改變人類在世界上任何層面的任何生活型式。進行方式:每組一同腦力激盪,想為這世界帶來什麼美好感受,藉由工具組的使用,讓世界更有趣。每位同學各自負責一件創意工具,工具間期望有關連。

學生回饋

  1. 創意設計與生活這堂課給我一種對創意思考的全新概念。在上課之前,我是抱著很多疑問來的。雖然上課時,我們的互動有些欠缺。可能是讀幼兒教育的關係,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吧。上課期初,老師要我們尋找周遭創意商品,并寫下分享。當時我寫下了台北火車站。方方正正的很特別,有中西合併的感覺。接下來的課堂里,老師用了很多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創意的含義。原來設計和創意原本就是兩回事。創意在於一種對技術、產品和文化等等面向的一種全新突破。他可是是一樣小小的改變,並不僅限於設計或美學而已。而創意思考,就是對既有的思維,不停的從各方面領域切入碰撞產生火花和向佐的意見,從本身出發在組織團隊。產生的結果真的會讓人意想不到。有介於此,我們的分組名單也是遵循這個模式。把大家打散,互不認識對方的情況下去發想問題和解決問題,真的很有趣。
  2. 首先先謝謝老師這學期的教導,這學期學到很多,而且老師真的很認真,也都記住大家的名字,真的覺得老師很用心。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最後一個單元吧,因為其實不知道自己想這些有可能發生的事然後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想的時候很苦惱,但最後想玩的時候其實覺得也是挺有趣的。我也很喜歡老師一開始上課帶來的小玩具,很可愛但是沒什麼功能,但是很療癒,心情不好的時候玩一玩心情會變好。還有下載那個app然後瞄準某些畫就可以有話的解釋的那個app也很酷,我忘記那個app叫什麼了,不過以後出國去看畫或是什麼展覽的時候用這個app就很方便而且也不用花錢去租導覽機,但感覺還沒有開發的很完整,希望能夠發展的完整一點一定會很棒!
  3. 整體課程下來,讓我現在還存有記憶的,幾乎都是老師課堂中要我們發想的部分、第一節課給我們玩過的玩具、實際操作過的課程。像是水壺裡的水要怎麼知道是否放了很久、紅綠燈的問題、貓咪要怎麼吃到罐頭、多路徑分析等等。就如我上述所說,經過自己思考的東西、動手操作過的東西,就會更深刻的留在自己的心裡,反而是單就老師講述的部分實在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感覺的出來老師很認真的想要改正我們這群大學生的通病,認為通識課就是營養學分,隨便混混就可以過關。通識課也要有點收穫,而非一無所獲的離開只想拿學分數。我是覺得老師可以不要單講述的方式,理論的東西總是讓人感到無趣,學期初的電影我也是看到睡著。可以多逼迫我們去思考,像是每個小組都一定要有一個答案,可能那個當下也會覺得有點麻煩,可是這也是比較能有收穫的方式。
  4. 在最初的選課時,其實很害怕選這堂課,因為是自己完全沒有上過的領域,想說可能會聽不懂,但是到後來老師上的跟我想得很不一樣,原本以為會是很多的文字的敘述,但是上到後面就覺得越來越有趣,因為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放了很多有趣的圖片跟沒有看過的新奇影片,而且老師每次上的單元都不會枯燥乏味,而總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還有我覺得老師真的很厲害,只要講到要去思考創造的時候,老師總能跟我們說很多很特別的想法,老師也常常課堂上讓我們去討論,讓不同科系的我們提出不同的點子,激發不同的火花,也常常跟我們說不要去設限自己的想法,隨我們天馬行空,雖然我常常都想不到什們好的點子,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老師在談論我們平常最常使用卻又平凡不起的水壺,該如何讓民眾知道這裡面的水是否還能飲用,要請我們想看看如何改變,就有一兩位同學回答,討落過後就會發現都有優有缺,到後來都沒有人有想到後,老師就說了他的想法,但是就有個小缺點,我就在想說要如何改善,想著想就突然有了想法了,後來就去與老師分享,在後來的上課就覺得自己有慢慢的進步,也越來越敢舉手發言,經過老師的討論後,收穫良多,覺得不管做甚麼「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限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勇敢去做就對了,在做的過程中要保持原有的熱忱,有了熱忱學習就變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