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美學隨時代演變而有不同展現,數位設計所衍生的審美感官,無論從設計生產端到消費端,其設計之創意價值促進社會中美學經濟體的發展。本課程主要以國 內外著 名設計文創產業為例,以理論現象分析與案例研討,分別進行微型觀察『設計者』、『消費者』、『生產者』所共構出審美消費之經濟效益,經濟效益除涵蓋商業產 值之領域,同時包含社會文化之範疇,其形成過程中所呈現的數位媒體、美學特徵與創意的經濟價值。
這不是一門純粹的經濟學課程,沒有深奧難懂的供需理論,也沒有乏味抽象的數學公式。這也不是一門傳統的藝術課程,沒有需要死記背誦的藝術史學,也不是引導批判與建構思維的審美哲學。這是一門有趣且淺談生活中處處可見數位文化蔓延現象的綜合課程,在數位時代下去除國界的藩籬與地理的區隔,談美學設計在不同時代 下(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脈絡與變遷,許多你/妳不可不知、經典且雋永的數位美學經驗,將創造令人『驚羨ing』的經濟價值。
各週課程:
- 導讀:數位美學的經濟力量- 文創的『美』與經濟效益的『力』。
- 數位時代下的美學型態I:數位藝術、科技藝術。
- 數位時代下的美學型態II:工業設計、視覺設計、數位媒體。
- 小組研討(1:15%):不同數位美學的美感型態、工具、價值與存續。
- 數位美學之設計端I:科技媒體、設計方法、設計品牌、設計時尚。
- 數位美學之設計端II:設計的美感價值、設計思考、設計競爭。
- 小組研討(2:15%):數位設計中的美學與創造力。
- 數位美學之消費端I:美學型態、商品美學、設計文化認同、設計娛樂性。
- 數位美學之消費端II:使用經驗與認同、消費客製化、設計滿足感。
- 小組研討(3:15%):數位美學下的需求與滿足。
- 數位美學之生產端I:工業化技術、科技發展、設計供應鏈。
- 數位美學之生產端II:設計通路、產業整合、設計創新與實踐。
- 小組研討(4:15%):數位美學的生產與傳遞。
- 設計風格與美感經濟:設計特徵中的經濟價值。
- 數位美學經濟下的文化意識:數位霸權、設計主義與知識經濟。
- 數位美學經濟體:全球化與地域化、個人與社群、虛擬與實體。
- 數位美學之未來趨向:數位科技進展、設計美感變遷、與經濟體形成。
- 小組研討(5:40%):數位美學的未來型式與衍生經濟價值之發展。
教學成果
數位美學經濟原是抽象的社會與藝術議題,為了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中的舉例範疇,包含影像與影片內容皆須環繞日常生活面向且需輔助同學思考。然而 教學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學生少於閱讀且過於沈迷社群網路,如現場觀看解讀大數據紀錄片,觀賞過程我數次停下來解釋延伸的社會與經濟現象,啟發同學思考影 片陳述意義時,仍有多數同學懶於觀看、羞於表達意見,過程中確實碰到不少困難。
期中的一分鐘演說,期望同學自新興科技形塑的美學經濟時代擇一議題,引導與發掘該議題的特性,並使用自己話語進行公開解釋,一分鐘內要說明清楚且未來如何 進行,其時間掌握十分重要,多數同學因為少於發言,使得再次進行一分鐘演說,也讓同學漸入佳境。過程中我看見多數同學的自我要求與進步,也在未來為自己自 信的表現奠下基礎,體會尊重他人與自我堅持的良善價值。
教學心得
課程講授專注在數位美學型態、美學的設計端、生產端與消費端現象,以及設計風格與美感經濟效益,最後談論美學經濟的文化意識與未來發展。除課程進度外,另外引看解讀大數據影片,講述巨量資料(big data)的資訊世代所帶來的產業改變與社會影響。課堂引導同學閱讀「美學經濟密碼」一書,並以課堂進度講述現象來印證與思考,期中要求同學針對美學經濟 的數位現象擇一主題進行一分鐘演說,演說後將給予評論與建議,作為學期末書面報告的修正。課中也分享國外美學經濟的社會現象,為了讓學生瞭解美學的外觀美感造型、保護機能以及成本經濟效益的整合課題,課堂中以小組作業結合腦力激盪討論「雞蛋保護裝置」的實驗計畫,為期四週供同學 課餘進行討論。製作前提供合宜的成本經濟概念,以及保護裝置的可能設計方法,與外觀美感的評論。砸雞蛋遊戲於12/9進行現場試驗,從高樓處丟落後,至課堂現場進行評論與說明,引發同學熱烈參與。
學生回饋
- 通識課程比起系上的必選修來的有趣許多,也從中激盪出新的思維與想法。心得分享就如同上方所述,我很喜歡老師引導我們去思考平常生活習以為常的事物,討論過後的想法總是豁然開朗,因為自己怎麼從來沒想過,所以獲得新思維覺得特別驚喜!而我們也從「保護雞蛋裝置」驗證美觀與功能的取捨,雖然我們這組的雞蛋破了,同時也學習到如何加強裝置的設計。上完這門通識課收穫很多,也深刻感受到老師教學認真!是目前大學接近四年來,上過的通識課程老師數一二的扎實認真,謝謝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內容。
- 在從電腦點下選擇這堂課的按鈕時,我清楚知道我想要的是甚麼,而不只是抱著想要免費賺學分的心態在選課的,所以當老師第一次上課問家認為這是一堂營養學分課的同學舉手時,我感到一陣錯愕,內心的念頭是,難道大學生真的都是這樣當的嗎?在這樣的小小洗禮之下,我其實有點害怕老師的用心程度會和我想的不一樣,因為當我看到這門課程的名稱和教學大綱,我只覺得這實在太適合愛搞創意愛 設計的我了,深深希望能得到更多創意新穎的啟發和引導 ,非常幸運的是,在上課的第一天坐在第一排的我隨手塗鴉的插圖就被老師你稍微得注意並關切了一下,讓我覺得跟這門課莫名的投緣和親切感,更進一步的想要投入課程中,而往後的上課內容,操作活動,探討的主題,舉的例子,老師提出的生命經驗和各種天馬行空 idea都讓我非常興奮又珍惜 ,並且受益良多,其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老師提出的各種既跳痛荒誕淘氣夢幻的創意想法,像是 7-11 的第一百位客人 能得到的不可思議贈禮和記錄指揮家的揮舞軌跡所產生一幅藝術品…….等等都讓我會心一笑,更忍不住用文字或圖像記錄下來,而學期後半段所講述的文字編排與設計的相關與方式等等也談到了觀者心理學的部分 ,對我目前在接一些設計工作和系上所學的關聯性和幫助極大 ,總總原因讓我非常慶幸自己有選到這門課,並且花時間投入的甘之如飴,最感謝的是老師這學期的盡心盡力的包容與各種貼心網路叮嚀等等小細節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即感動的,很多長輩都說求學的路上能遇到幾個好的老師 是非常不容易的運氣,但我覺得我很幸運在大一上學期就遇到了。
- 這門課真的學習到了很多,而老師也是我看過最用心的老師了,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老師總會在下課後傳MAIL通知每一個人今天上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讓不管有沒有去上課的人都可以跟上進度,好好消化老師教的東西。而老師在課堂上,也會分享補充許多額外的知識,上課也很幽默有趣也會舉許多的例子去解釋一樣概念。我想,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真的非常的幸運也非常的感恩。雖然這學期的課程結束了,但是經濟美學這門課也是我們一直要學習的,因為生活周遭還是會遇到許多關於經濟關於美的東西。上完了這學期的課程,我也真的學習到了很多很多,最感謝的還是老師的細心,老師的用心,最後還是要跟老師說一聲:老師謝謝您,您真的辛苦了。
- 關於自評的部分,沒有缺席過,分組討論時也盡量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與其他成員討論分享,提出雞蛋裝置的意見和如何緩衝的想法並被採納,和組員一起在歡笑中製作雞蛋裝置,我們很有效率的分工,一次製作便完成作品,在 OMT 報告當天,提早到教室並在教室前方練習過幾次,上課會寫下值得紀錄的想法或故事,像是之前老師說一個醫院的故事,有藝術家在醫院前草地上放了很多燈泡,有一人逝世就暗一顆, 有一人誕生就亮一顆, 這讓我想到台中科博館裡放的目前世界人口數,有時增加,有時減少,有時不增不減,就在我們看著這個數字的當下,有人過世了,也有人誕生了,有人正在悲傷家人、朋友的逝世,但同時也有人在迎接著新生命的喜樂,當數字不在只是數字是數字時, 就像燈光不在只是燈光,我們賦予它更多背後的意義。老師上課提出些問題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沒有機會發表出來, 但我還是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不管是贊同 或是有其他的看法,我都會試著去想。